研究成果

“国际化城区如何开展公共外交”课题研讨会举行

  2015年5月7日,“国际化城区如何开展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协会举行。中国公共外交协会驻会副会长龚建忠、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孙其军、多位驻外老大使和总领事,以及协会常务理事邓亚萍、副秘书长崔东明、副秘书长霍颖,朝阳区外办主任谭林坤、副主任王东等出席研讨会。会议由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协会研究部主任姚遥主持。

  研讨会介绍了由朝阳区发展研究中心和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研究课题——“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外交工作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与会嘉宾围绕“国际化城区如何开展公共外交”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有针对性地为朝阳区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争创全国公共外交示范城区建言献策。

  龚建忠副会长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协会的发展情况,并就朝阳区的公共外交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强调朝阳区应该根据北京市的整体规划开展公共外交活动,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涉外资源,并加强公共外交人才的培养。

  孙其军副区长在致辞中对课题报告给与了充分肯定,对与会嘉宾关心朝阳区外事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有必要细化“公共外交示范城区”的各项指标,比如:医院的医疗保险如何与国际接轨,国际学校如何方便外国人就学,等等。

  在讨论环节,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朝阳区开展公共外交须完成两项核心工作:一是注重提供国际化服务,使外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方便;二是注重传播中国特色,使外国人真诚接受中国理念和价值。围绕上述两项工作哪个更重要、哪个更须加强、如何在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之间进行取舍和统一等问题,与会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前驻埃及大使、前驻沙特阿拉伯大使、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认为,综合国外的国际化城区经验,朝阳区应充分利用公共外交的各类平台,将区内的涉外资源进行统筹协调,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有交流互动的机会。

  中国前驻比利时大使、前驻新西兰大使张援远认为,国外的国际化城区重视利用节日以充分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并以此促进外来居民融入当地的民俗生活,朝阳区未来也应充分考虑如何利用节庆作为载体以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

  中国前驻挪威大使、前驻葡萄牙大使马恩汉认为,应重视公共外交在对外宣传中的特殊作用,利用各类联谊活动和社团组织,特别是驻外老大使的人脉资源,将公共外交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开展下去。

  中国前驻冰岛大使王荣华提出,应在朝阳区建立“传统书院”,试点用英文讲授中国的经典文学著作,以此向外籍居民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理事、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邓亚萍表示,公共外交工作应重视体育的特殊作用,借助体育运动充分展示对区内外籍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关怀和重视。

  中国前驻德国汉堡总领事马晋生提出,针对公共外交人力不足的情况,朝阳区应注重借助外力,善于吸纳外国志愿者,并重视培训现有工作人员。

  中国前驻日本长崎总领事李文亮强调,公共外交的核心是做人的工作,只有提高服务意识,为外籍居民创造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才能做好“不是宣传的宣传”。

  研讨会最后,朝阳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谭林坤进行了总结发言,对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朝阳区将继续推进公共外交工作,使每一位普通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己也是传播中国形象的大使,为国家总体外交和首都综合发展贡献朝阳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